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6: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7:03
症状
此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苗期发生普遍而严重,常造成大片死苗。病菌主要侵染植株根茎部,使病部变褐色。多数病苗染病后根茎略缢缩,沿病部向上、下发展,使根茎和幼根变褐坏死而腐烂。空气潮湿病部产生较稀疏灰白色蛛丝状物。空气干燥时,病部表皮多与维管束组织分离脱落,植株叶片萎蔫下垂,最后干枯死亡。成株期发病,多造成根部和根茎褐色腐烂,同时基部叶柄呈灰褐色至紫褐色坏死腐烂,终使植株萎蔫死亡(彩版三十,173)。
病原
Rhizoctonia solani Kühn属半知菌立枯丝核菌真菌。初生菌丝无色,后呈黄褐色,直径812微米,多呈直角分枝,在其附近具1个隔膜,分枝基部变细。由菌丝集结形成浅褐色至深褐色不定形菌核。有性阶段为Pellicularia filamentosa(Pat.)Rogers属担子菌丝核薄膜革真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传播繁殖,形成圆形担孢子,大小6~9微米×5~7微米。
发病特点
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土壤中营腐生生活,可在土中存活2~3年。菌核萌发产生菌丝直接接触寄主根茎部或基部叶柄,形成初次侵染,借雨水、浇水、农具和带菌的肥料及土壤传播蔓延。病菌6~40℃均可生长,以20~30℃为宜,土壤潮湿,或有自由水时,适宜发病。田间湿度大,较长时间积水、土壤板结、栽植过深、培土过湿过多,或施用未腐熟农家肥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土育苗。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播种不宜过密,覆土不宜过厚,使幼苗健壮出土。
(2)发病初期及时清除病苗,成株期结合中耕培土,摘除基部病叶和老黄叶,注意浇小水,避免雨后或浇水后田间积水。
(3)播种前种子处理或土壤消毒及发病后选用药剂防治。参见绿菜花立枯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