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5: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9 20:00
黄骠马的故事被生动描绘在《节马行》的诗篇和跋文中,发生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的鸦片战争初期。当时,英军攻陷了沙角炮台,英勇的守将陈连升与其子英勇抵抗,不幸壮烈牺牲。陈连升的坐骑,一匹黄骠马,成为这场战役的见证者。
战后,这匹马被掠至香港,英侵略者试图驯服它,却遭遇了困难。他们喂食,它不吃;靠近则会被踢,试图骑乘则会摇摆不定。即便遭受刀砍,黄骠马也毫不退缩,它的忠诚和愤怒显而易见。它常常面向北面的虎门沙滩悲鸣,每当看到唐人,它的眼中就会流出泪水,表现出深深的思念和痛苦。
在忍饥挨饿的日子里,黄骠马日渐消瘦,直至道光二十二年,它选择了绝食,以这种方式表达了对旧主人的忠诚与哀悼。这匹马的故事,不仅是战争的悲凉写照,也是对英勇牺牲和忠诚精神的深刻纪念。
清虎门节马图于是一块由肇庆端石筑成的石刻上,现藏于广州博物馆,作者吴仲山。石刻长1.13米、宽0.40米。石刻已断裂为左、中、右3块。石的右半块上端刻“节马图”3个字,下端刻虎门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所骑的黄骠马,昂首挺胸,一足提起。绘马者署名吴仲山,石的左半块刻跋文和七言《节马行》诗。跋文和诗作者是顺德陈昭,由番禺赖子猷书并列署名,署名之下因破裂文字不清,以下顺次刻“同治元年岁次壬戌”,最后刻有两行并列“水师提标”官衔的字样,据考证为“调署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邓耀祥,调署水师提标右营游击赖建猷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