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与道家在处世态度和思想观点上有什么不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0:51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1:13
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阴阳、名六家属第一流的大学循。汉以后,法、阴阳、名三家,其基本思想为儒、道吸收,不再成为独立学泥,墨家中绝,唯有儒、道两家长期共存,互相竞争,互相吸收,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条纵贯始终的基本发展线索。只有对儒家和道家作比较研究,才能在对立中准确把握道家的特质,并进而全面了解儒学和传统文化。
同时,道家在东汉以后又与道教存在着若即若离的关系,道家一方面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传承系统,另一方面又与道教相亲缘,或被容纳,或被发挥,或被改造,形成道家思想发展中的支流旁系。正由于此,历史上既有辨析道家与道教之为异学者,也常有用道家统称老庄之学与道教者,两者关系之扑朔迷离,使现代学者大伤脑筋。为了深入揭示道家的内涵和梳理道教的泥也必须对道家相道教的异同作一番历史地考察。
如果说在世界范围内多极文化中,西方欧美文化和以中国为中心的东方文化是主要的两极,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多元成分中,儒家和道家便是主要的两极,亦形成鲜明的对立和有效的互补,换句话说,两者正由于处处相反,因而才能够相辅相成,给予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以深刻的影响。
儒道两家各有自己的经典,互不相借,唯有《周易》成为两家共同祟尚之典籍,这里面有着深刻的道理。《易经》成书于两家形成之前,《易传》形成于两家出现之后,虽是儒生所著,却大量渗透着道家思想,如形而上之道,阴阳化生之理,无往不复之运,顺法天地之行,皆采自考学,此其一。
《易传》用阴阳两大概念表示宇宙间两种基本的对立力量,阳表示正面、主导、进取、雄性;显露……,可以综合为阳刚之性;阴表示负面、被动、退守、雌性、深藏……,可以综合为阴柔之性。阳刚之性正是儒家的特性,阴柔之性正是道家的特性;儒家与道家的对立与互融正体现了阴阳的交感相推之道,所以才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对基本矛盾,此其二。我们用阴阳学说分析儒道关系,便会抓住问题的根本,一系列特征的对比就有了贯通一气的基础。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1:13
儒家讲究用套路来剥削老百姓,道家讲究用严刑酷法来约束老百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1:12
儒家是有为法,仁为本。为子则孝,为臣则忠,为友则义。言行以礼。智就是自己多学习圣贤典籍,提高自己的素养。这个智算是世间智。
学道就是讲无为法了。你看清静经,消灾护命妙经写的都是宇宙人生真相,如何修行。比如清静经写的“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即悟。
两家有什么区别,说的简单一点嘛,就是出世入世,有为和无为的区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1:10
儒家思想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东方,而现代性的真正起源是文艺复兴时期,也就是17世纪的欧洲.如果说儒家文化是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那么现代性,作为一种时间积累而成的属性观念,也必然可以对儒家思想进行判断和测量.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
这是道家中的一种处世态度。无为,第一个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出“道法自然”、“天地生万物,然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对自然的索取要适可而止,任何东西的索取都要想到所带来的后果,任何事情都是有个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