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性病的隐蔽性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9:2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3:13

得了性病,不论是哪一种性病,大家都理解是生殖器部位会发生肿胀、溃疡、流脓等,可是也有不少性病,甚至有几种重要的、危害性极大的性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更有甚者,在几年内都没有明显的感觉,得了以后没有任何症状,病人自己也不难受,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得了病,这就是性病的隐蔽性,因此需要我们大家高度注意。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染:

不论是通过同性性接触,还是通过异性性接触,被艾滋病病毒感染后,开始阶段并不出现任何症状,这时病毒激发机体免疫系统,在血液内形成这种病毒抗体,临床诊断时抽取患者血液,分离血清,用抗体检测试剂与患者血清反应,出现抗体反应阳性者(一般重复2-3次)可诊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就是说,就是从患者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形成抗体,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就是窗口期。

窗口期时间我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2000年标准为2-3个月,最长可达6个月。所以说艾滋病化验并不是越早越好。在门诊有的患者在某一次婚外性接触后特别担心害怕,特别是每年的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前都会有比平常更多的患者要求检测,有的甚至是1周前有一次不洁性接触,到性病门诊咨询,说自己感觉全身无力、低烧,害怕是不是得了艾滋病,要求赶紧做个化验。这完全是对艾滋病的不了解。实际上,就算是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也不可能1周后就发烧、全身无力,这时候化验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检测出抗体阳性仅仅是艾滋病感染者,并不代表是艾滋病患者,因为这时候感染者并没有任何艾滋病的特异性症状,即感染者还处在艾滋病的潜伏期内。所谓潜伏期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的时间范围。

每个病人有较大差异,与感染者年龄、感染途径、感染病毒量等有关,一般是6个月至8-10年或更长(个别长至15-17年)。儿童的潜伏期较短,平均为12个月。在潜伏期这段时间里,病人并不感觉到有任何症状。所以艾滋病这种致命的性病,具有很大的隐蔽性。而一旦出现了症状,就很难治疗了。就是艾滋病的隐蔽性。

梅毒:

梅毒也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的一种严重性病,通过性接触,由梅毒螺旋体感染。有一些人,出现典型的症状,就是一个月的潜伏期后,阴部发生溃疡,两个多月后,全身出现皮疹等,这是所谓显性梅毒典型的临床过程。

但是,一部分梅毒病人被梅毒螺旋体感染后,身体并不觉得难受,也不出现阴部溃疡等皮疹,只有当化验血时,才发现已经被梅毒螺旋体感染,这种情况我们叫做隐性梅毒,或叫潜伏梅毒。这种潜伏梅毒可以长期多年在体内潜伏而不出现任何症状,但是在某种情况下,也可以变成显性梅毒,也就是说,并不是潜伏梅毒一辈子都没有事,这就是梅毒的隐蔽性。

产生隐性梅毒主要的原因:

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药物剂量不足,治疗不彻底,表现为病人无临床症状,梅毒血清反应阳性;还有另一种情况,病人曾有过某种方式的感染途径,但由于病人抵抗力强,没有出现过或仅出现过非常不显著的临床症状如宫颈硬下疳,以后一直没有临床表现,但梅毒血清为阳性,这都是隐性梅毒。隐性梅毒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机体本身的免疫力、治疗与梅毒螺旋体之间的较量的结果。

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或在治疗其他疾病时曾不正规地使用过与治疗梅毒有关的药物,产生了一定的治疗效果时,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说感冒药就会让梅毒变成隐性:隐性梅毒多发的罪魁祸首是滥用抗生素。青霉素是最有效的杀梅毒螺旋体的药物,其他抗生素也有一定效果。

有人患了梅毒,自己买点药吃,症状就好了;甚至有人恰好得了感冒,吃了感冒药后梅毒的症状就看不出来了,但体内的梅毒螺旋体并没有杀死,转成了隐性梅毒);当机体在某阶段健康状况不佳、免疫功能降低时,梅毒螺旋体可乘机在人体内广泛活动并损害各种组织时,就出现显发梅毒。

淋病:

有时也有隐蔽性。大家都知道,男性得了淋病后,大多数会出现尿疼、尿频、尿道流脓的症状,病人非常难受,得赶紧去医院看病。

然而,少数患者感染淋病后,并没有上述症状。更有甚者,女性淋病患者大约有60没有任何症状,某地区曾经对701名已确诊的女性淋病患者做过调查,发现没有任何临床表现的患者高达548人,占78.18,也就是说有这么多病人不知道自己已经得了淋病,但能通过性接触将该病传染给健康男性。

非淋菌性尿道炎或宫颈炎(衣原体或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到感染):

这个病的发病人数占所有性病的35左右。在男性,非淋菌性尿道炎大约有50临床症状轻微或者不明显,很容易漏诊,在女性,超过60的患者也没有任何症状,虽然这其中有一部分病人不一定急需治疗,但毕竟是支原体或衣原体的感染,因此更具隐蔽性。

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
E-MAIL:11247931@qq.com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