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历史悠久 人文荟萃
阜阳市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蔚盛。这里曾创造出辉煌
灿
烂
的
文
明
,
出
现
过
许
许
多
多
蜚
声
的历史人物,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众多的名胜古迹,是阜阳数千年来历史演进的见证,也是阜阳人民智慧的结晶。
第6课
古邑溯源 款款而行
阜阳地处中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较早。大约5000年前,这里的人们已经开始摆脱逐水而居的境况,在颍河、小汝水(今泉河)沿河台地上定居下来,并形成以农业为主的原始部落,创造出辉煌的古代文化,留下了许多古文化遗址,如临泉的老邱庄、界首的小王庄、太和的倪邱、阜南的万家沟、颍上的郑家庄等。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把天下分为九州,今天的阜阳隶属豫州。商朝成汤建都于亳(今河南郑州),阜阳地近商都,社会经济文化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西周时期,阜阳是胡子国的国都。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弱肉强食,小国被迫依附大国。春秋后期,阜阳境内的小国基本上为楚国兼并,称为汝阴(即小汝水之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阜阳置汝阴县,隶属泗水郡。汉承秦制,阜阳仍为汝阴县。公元108年,汉安帝封刘显为阜阳侯,其封地虽不在今天的阜阳市,但阜阳地名开始出现。
共4页
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事频繁,尤其是淮河一带,政权更替,属地交错,建制比较混乱,但总体上看,当时的阜阳属于豫州。
隋唐时,阜阳设汝阴郡(后曾改为颍州)。北宋时,地方行政区划分开始实行路-府(州)-县三级管理体制,当时在阜阳境内设置了顺昌府(治今阜阳市)。元朝创设了行省制度,当时阜阳称为颍州,属河南江北行省。明朝在今阜阳境内设置颍州。清朝雍正帝时,阜阳升州为府,取名颍州府。
民国时期,在阜阳设置行政专员督察区(简称“专区”),作为安徽省政府的派出机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了阜阳专员公署(驻今阜阳市),1966年阜阳撤地设市,当时辖太和、界首、涡阳、蒙城、利辛、颍上、阜南、临泉,以及颍州、颍泉和颍东三区,并代管亳州市、界首市。1998年出亳州市脱离阜阳,成为省辖市。2000年,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划归亳州管辖。目前,阜阳市辖三区、四县并代管界首市。
第7课
名胜古迹、彰显底蕴
阜阳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漫长的历史长河给阜阳留下了颍州西湖、文峰塔、魁星楼、刘锜庙、管鲍祠等丰富的人文景观。
在阜阳市中心耸立着一座挺拔俊秀的古塔,这就是有名的文峰塔,俗称“七棚塔”。文峰塔既与“文”相关又极富道教色彩,如该塔的砖雕,有表示吉祥如意的长寿鹿、灵芝草、龙和凤,还有鲤鱼跳龙门和阴阳鱼图案。这为研究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心理和阜阳
共4页 2
历史文化都提供了形象而生动的宝贵资源。
文峰塔的由来
文峰塔在阜阳古城的东南方,即巽方。古人认为阜阳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洼,地气外溢而难出人才,须建塔以镇之。按儒家说法,巽为文章之府,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据《颍州志》记载:建此塔的原因是原先建造的奎星楼不高,文星不够显露,所以阜阳的文风不振,功名不多,文人太少。为振兴阜阳的文风,清政府于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特建此塔。
目前,阜阳市以文峰塔为中心建成了一个高标准的开放式游园——文峰公园。
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市西郊,由古代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而成。它兴于唐,盛于宋,是我国历代明湖之一,其时风景秀丽,可与杭州西湖媲美。“天下西湖数杭颍”,就连才华横溢、下笔成章的苏轼也无法用语言区分颍州西湖与杭州西湖之高低,只得发出“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的感慨。
由于黄河泛滥带来的泥沙淤积和一些人为的原因,古老的颍州西湖已经在历史上消失,但人们并没有忘却它,至今任存在的北宋建筑会老堂一直得到精心维护,已被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未觉杭颍谁雌雄”——颍州西湖
唐宋时期的文坛巨子晏殊、欧阳修、苏轼先后在颍州任职,都与钟灵毓秀的颍州西湖结下不解之缘。他们钟爱西湖,疏浚西湖,广植花树菱荷,增益亭阁堂台,更易他们独有
共4页 3
的视角去发掘和审视颍州西湖的美,把它凝于笔端,挥洒于尺素,写下一首首,一曲曲颍州西湖的千古绝唱,也留下了颍州西湖余韵悠远的人文景观。王安石曾应邀至颍州西湖玩赏,留下“书院四周水上连,平湖万顷叶田田。无穷红点无穷碧,正是游人他望天”的诗句,对西湖疏远及四周胜景大加赞赏。欧阳修对西湖更情有独钟,“筑室买田清颍尾”、“独结茅庐颍水西”、“西湖烟水如我家”、“都在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直至仙逝于老西湖湖心洲。
1998年以来,阜阳市开始在颍州西湖旧址以西的三十里河重建西湖,经过近二十年的精心建设,一个崭新的西湖已呈现在世人面前。
刘锜祠简称刘公祠,坐落在阜阳市区西北隅护城河大堤上,是为纪念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刘锜大破金兵于顺昌(今阜阳)而建造的。
顺昌大捷
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五月,金军将领金兀术率兵南侵,攻破汴京(今河南开封)后向东进军,刘锜协助顺昌太守固守城池。刘锜出奇用智,以2万宋军大破金兵10万余人,并粉碎金军的精锐部队铁浮屠(骑兵),金兀术慌忙逃窜,史称顺昌大捷。顺昌人民为了纪念刘锜功勋,遂建此祠。
第8课
管藏文物 见证演进
阜阳历史悠久,管藏文物丰富,珍品较多。在阜阳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国家特
共4页 4
级文物,出土于阜南的古代青铜器精品——商代酒器龙虎纹铜尊,简称龙虎尊。
龙虎尊因其主题纹饰有龙虎而得名。它体型高大,口沿广阔,鼓腹,高圈足,铸工极精。龙虎尊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反映出我国古代铸造业的高超水平,为研究商代青铜器的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历史资料。
龙虎尊的发现
1957年的夏天,阜南县一位农民在月牙河(今阜南县润河)捕鱼,在他慢慢收网时,感觉网很沉,似乎有大鱼在动,心中一阵高兴。可拉上来一看,网内却是一些叮咚作响的古铜器,翠锈斑驳,形状奇特,计有八件,两两成对,基本上完好无损。农民出于好奇,就把它带回家,扔在仓房一边。安徽省博物馆闻讯,派考古人员前往调查,经过清理鉴定,这八件文物都是商代晚期青铜酒器,造型古朴庄重,纹饰精美奇妙,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中龙虎纹铜尊,铸工、纹饰极精,令考古工作人员赞叹不已。
阜阳出土的青铜器还有商代酒器“酉”字爵,战国勾杀兵器大梁司寇绶戈、王莽铜镜等。
秦汉以来,统治者为了巩固其势力,在墓前雕造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动物象征守卫,石雕天禄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此件石器出土于临泉县境内,是国家一级文物。
白底黑花釉虎形枕出土于太和县境内,现藏阜阳市博物馆,是宋代磁州窑出产的产品。瓷枕的整个画面生动活泼,不落俗套,造型优美,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民间色彩。
在阜阳出土的文物还有很多,如阜阳城西南郊西汉汝阴侯墓出土的竹简、阜阳城西郊
共4页 5
出土的古代玉器精品——蜻蜓眼玻璃珠、界首市光武出土的“大泉五十”钱母(古代铸钱的模具)等等。
西汉出土文物——阜阳竹简
阜阳竹简是西汉初期的简册,1977年在阜阳 城西南的汝阴侯墓中发掘出土。这批被文物考古学界誉为稀世之宝的阜阳竹简,其珍贵之处在于:
第一,简书种类多。阜阳竹简包括近十多种古代典籍,书种繁多,而且内容包罗万象。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经、史、子、集无所不有;就内容而言,则医药卫生、童梦教育、天文计算、星相卜卦、天干地支、行气养生、建筑工程、器物制造、农产品加工、相狗术等无所不涉,在国内汉简发觉史上实属罕见。
第二,史料价值高。在阜阳竹简所存的典籍中,有些属首次发现,为史籍所未载;有些即使有今本存在,但字句多有不同。
第三,书法精湛。在国内历年出土的竹简中,阜阳竹简书法是被专家公认最为优美的一种。阜阳简文字墨书,且各种书籍字体各不相同。有的温文清秀、有的粗犷奇崛、有的飘逸俊美、有的严谨端庄,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各代书法艺术及书法史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目前,阜阳市具有重大考古价值的古代墓群女郎台也正在考古发掘之中。
神秘的女郎台
女郎台(又叫花孤堆)位于现在颍泉区新建的物流开发园区内,与阜阳生态园毗邻。
共4页
6
提起女郎台,当地的老百姓,都能说出一串串故事来,择其经典,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女郎台是胡子国国君为其女儿营造的坟墓,里面埋的是胡子国公主,所以又叫公主坟。其二,胡子国国王的两个女儿,齐归、敬归嫁到鲁国,国君筑高台,不是登台朝东北相望,以解思女之愁。其三,周围未出嫁的少女,夭折或者非正常死亡者,死后都埋葬于此地。
有关女郎台的记载很少。北宋时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梅尧臣等,在诗词中,对女郎台多有吟咏。如欧阳修在《三桥诗·宜远》中有“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等。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在他所编著的《中国历史地理图集》中标有女郎台的名称。
2005年5月,考古人员开始对女郎台遗址进行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女郎台的神秘面纱即将被揭开。
第9课
地杰人灵 才俊星驰
阜阳历史悠久,人文蔚盛。自古就“土风备于南北,人物推于古今”,曾经涌现许多蜚声的历史人物。这里是春秋政治家管仲、鲍叔牙的故里,战国时期著名的少年英雄甘罗的桑梓,三国时期孙吴大将吕蒙的家乡。唐宋时期,许多名人荟萃。蔡齐、晏殊、欧阳修、苏轼在这里为民请命,建功立业,留下许多佳话。南宋时,抗金名将刘锜在此地大破金兵,取得重大胜利。元朝末年,刘福通在这里领导了著名的红巾军起义。
刘福通与红巾军起义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天灾不断,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爆发。韩山童及其弟子刘福通(公
共4页 7
元1321—公元1365,今界首市人)等人,利用白莲教,在黄河底埋了个一只眼的石人,制造谣言说:“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鼓动人民造反。消息泄漏,韩山童被捕牺牲,刘福通逃到颍州(今安徽阜阳)。1351年5月28日(元至正十一年五月初三日)刘福通以红巾包头并以红旗为号,发动起义。称“红巾军”。五月占颍州,九月占永宁府、息州等地,“众至10万余人,元兵不能御“。各地也组成红巾军纷纷响应。1355年,刘福通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至亳,号小明王,建国号曰宋,年号龙凤,他任丞相。1357年,他兵分三路北伐,深入西北、东北地区。次年夺取汴梁(今河南开封),定为国都。终因力量分散,逐渐被地主武装击败。
甘罗,战国末期下蔡人(今颍上县刘集乡穆岗村)人,12岁时被秦王嬴政封为上卿,是当时著名的少年英雄。
神童甘罗
甘罗12岁时担任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侍从,全国上下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次秦王想派一位特使到燕国去,丞相吕不韦想请老臣张唐去接受这一任务,但是多次劝说张唐,张唐还是不愿意。甘落知道此事后立即去拜见张唐,向他分析当时天下大势,列出很多出使燕国的理由,说的张唐心服口服,于是他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出使燕国的任务,吕不韦大加赞赏甘罗的才华。这件事过后不久,经过吕不韦举荐,甘罗作为秦国特使,奉命到赵国去,用雄辩的口才说服了赵王发兵攻打燕国,使秦国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了五座城池。甘罗为秦国立下了奇功,满朝为之震动,被秦昭王封为上卿。
管仲(约公元前725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颍上人,是春秋初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改革家。
共4页 8
公元前686年,齐桓公即位,经鲍叔牙力荐,齐桓公任命管仲为大夫,不久升为相。管仲积极改革,在经济上,反对空谈主义,主张发展工商,增强经济实力。他说:“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难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军事上,他实行“寓兵于农”的政策,把农业生产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在外交上,他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管仲通过改革加强了齐国的经济、军事实力,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
管仲的思想和业绩都集中反映在《管子》一书中。此书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伦理、哲学、自然科学诸多方面,是一部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管鲍之交
管仲之所以能相齐称霸,是与鲍叔牙的知才善荐分不开的,鲍叔牙为人忠厚,胸怀坦荡,知人善举。这充分体现在他与管仲的关系上,鲍叔牙家里富裕,他与管仲合伙经商,总是多让财利给管仲。两人投军打仗,鲍叔牙总是冲在前面。后来两人到了齐国,管仲辅佐公子纠,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为帮助公子纠争夺权位,管仲曾伏击公子小白,以箭伤之。公子小白(齐桓公)即位后,管仲逃亡国外。鲍叔牙亲自将管仲接回齐国,并再三向齐桓公推荐,终于说服了齐桓公,拜管仲为相。
管仲曾感动地说:“我与鲍叔牙经商而多取财利,他不认为我贪心;同鲍叔牙谋事,我把事情办糟了,他不认为我愚蠢;我三次临阵逃跑,他不认为我胆小怕死;我做官被驱逐,他不认为我不肖;我辅佐公子纠败而被囚忍辱,他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1928年4月9日,在以阜阳共产党优秀党员和宣传活动家、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为首的皖北特委领导下,阜阳爆发了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颇有影响的皖北暴动——
共4页
9
“四·九起义”。
阜阳“四·九起义”
1028年4月9日,阜阳“四·九起义”爆发。参加起义的有国民革命军第19军教导团、第10军军校和阜阳地方党组织领导的农民赤卫队共3000多人。由于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起义失败,魏野畴、昌绍先、杜聿德、乔绵卿等烈士壮烈牺牲。“四·九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他点燃革命烈火遍燃黄淮大地,在我党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毛泽东对“四·九起义”给与高度评价,他说:“这次起义点燃了皖北革命的烈火”。
为纪念先烈,后人修建了四·九烈士纪念馆,它位于阜阳市颍泉区形流镇王官集。每逢清明节,人们都会为烈士扫墓,以不同的方式祭奠先烈们的英灵。
共4页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