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校合作情境之一:
“我没有爸爸妈妈”“没人给我签名”“发了通知也没用,爸不会来开会”这样的话出自一个五年级的孩子的口,孩子当时的语气就是“不吐不快”。
新宇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里,爸妈离婚后,新宇随爸爸生活,但是爸爸的职业决定他常年不归,长期把新宇寄养在亲戚家,和孩子的相处时间很少,电话也不多。妈妈自从分开后就再也没有回来看过孩子了。新宇长期失去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随着青春叛逆期的到来,情绪表现的很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家长沟通开始,可是班任多次尝试与他爸爸沟通,他是回避拒绝。
农村学校家校合作现状分析:
教育家孟德斯鸠说:“我们接受的三种教育,一种是来自于父母的,一种是来自于教师的,而另一种则是来自于社会的。”当下理想的教育模式应该是在学校教育的组织和推动下,与家庭教育实现合作共育关系,两者目标一致,互相补充。
作为农村学校,深知家校合作对提高孩子的素养,助力学校质量提升的重要性,家长育儿观念已有所提升,家校合作的信念已被认可与实施。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对孩子的成长需要家校合作是高度认可的。
但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合作时学校观念保守,教师欠积极性。
农村小学的家校活动开展都是由学校管理层作为主体进行组织策划,由于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相对比较多,而家校合作活动的筹备工作十分繁琐,同时受到时间限制,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在开展家校合作活动这项教育活动中缺乏积极性,往往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部门检查时收集资料才进行家校合作活动开展。大部分
的教师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提高业务水平、增加对学生的课后辅导、研究试题范围等教学层面上,忽视了家校合作的教育作用。
二、家长水平的参差,家长教育理念传统,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
农村小学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是:学生的学习方面由学校负责,家长只负责学生的生活方面,这显然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了分离。当前农村的家长虽然已经逐渐意识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无法摆正自身的教育地位,认为自己只要为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恳请老师多关注孩子,那便完成了家长的责任。甚至大部分的家长在教师反复寻求合作的过程中,把家庭教育假手于人。部分家长直接把“托管机构”代替了家庭教育。更有甚者,当教师积极寻求家长配合教育时,家长搬出过去那套教育模式:我读书的时候,老师从来没有要求我爸妈配合些什么的。我爸妈也没时时刻刻看管着我,我还不是一样长大。
三、家校合作的起点,多因孩子出了问题,负面指责多于正面肯定。 当前,教师与家庭建立合作的内容大多是负面的。家长主动找老师一般是因为学生成绩下降、在家不听话、对老师发放通知的内容不理解等,而老师主动联系家长一般以学生在校出现突发情况、学生之间产生纷争、学生对学习不够积极等内容为主。这些合作的内容决定了教育双方在沟通的时候都会带有消极情绪,教育关系紧张,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家校合作难以实现助力孩子成长的目的。
以麦村小学为例的家校合作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情况的分析,我校从培养教师成为“家庭教育指导师”开始,借助佛山市家长学校的创建的契机,成立引领家校合作的领导组织机构,成立学校的家长学校讲师团,通过对农村小学家校合作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校有效的合作优化策略,为家校合力促发学生发展提供实践性指导。
1.
规范合作流程。
我校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主动成为家校合作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积极成立校级的家委会和班内的家委会,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及家长沟通合作的引领者。明确了学校管理层及家委会、学校教师及家长的工作职能和责任,以校级领导牵头,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协调好各职能部门分工协助,注重点面结合,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做好家校合作的监督、完善及评价。
二、丰富沟通形式。
合作建立在良好的家校关系上,我校除了常规的家长学校,突发情况的沟通与会面外,学校还举行以《父母课堂》为读物,通过家长学校讲座与家庭教育沙龙来提高农村家长的育儿观念。
还开展分组型家长会,优秀教育成果分享会,家长趣味讲堂,趣味亲子运动会,学校开放日等活动,增加见面的机会,让家长参与学校的日常。
改革传统的“家访”形式家访前教师应对家访学生的在校情况进行汇总,选定家访教师、制定家访主题,告知家长家访时间,在家访过程中不以上门指责为目的,旨在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家庭情况,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怀,拉近家校间距离,进一步创建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改善孩子行为而做准备。
三、创新家校合作形式。
群相册和群资料共享。我校建立了学生在校情况的数据库,让每班的资料得以长久保存,让家长通过每次活动的横向比较和历年活动的纵向比较,了解班级和学生的成长,增加对我校学校教育的信心,从而支持学校的工作。
问卷调查活动。开展关于“我最喜爱的教师类型(学生调查)”、“我最信任的教师类型(家长调查)”“我最肯定的家长类型(教师问卷)”,通过此类型的问卷调查形式,整合真实数据进行反馈总结,为教师、家长树立典范,同时让教育参与者明确职责、了解双方需要,利于形成互助互补关系。除此之外,“班级汇报会”、“家校座谈会”、“教育沙龙”等的家校合作形式有效促进家校互动的开展。
四、正面肯定与问题反馈相结合。
农村家校合作的内容一般以反馈学生问题行为为主,让教育双方都带有一定的消极情绪,致使双方逐渐回避合作。原因之一是有家长与老师都过分关注学生成绩,忽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品德行为、审美情趣、身体素质等。
我校要求家长与老师要多方面发现孩子的学生的亮点,增加学生自信心,感悟教育所带来的快乐。要求家校合作反馈内容添加报喜、赞扬、肯定学生进步的正面力量,促使家长、教师乐于合作,达到家校合作的和谐开展。
1.
整合学校外部资源
家校合作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除了对整合社会机构组织的力量,如德胜慈善基金会,社工入校,开展水厂参观亲子行等社会实践活动等。学校针对家校合作需要,对社会资源进行合法合规的整合,促使家校合作更能实现为学生成长护航的目的。
麦村小学家效合作探索的初步成果
经过四年的家校合作的探索,我校成立多方成员构建的家校合作共育组织,专门负责对家校合作工作的开展进行规划和设计,并安排专人负责进行有效实施,整合家长、教师、学校领导和教育专家等专业力量,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证家校合作共育工作的有效性,让曾名动乡间“天上雷公,地下麦村公”民风比较彪悍的麦村村民对学校的教育的认可度是日渐提高,对老师们的尊重是明显提高。初步实现家校合作助力学生的成长,为国育人为党育才。
参考文献:
[1]魏红. 农村初中家校合作问题及对策研究[D]. 成都: 四川师范大学,2018.11
[2]李潮海 .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转型路径探究[J]. 现代教育管理,2017(11):36-37.
[3]吴重涵. 制度化家校合作与儿童成长的相关性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2018( 10) : 92 - 96.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