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3-11-23 来源:世旅网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

作者:姜志付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4年第11期

江苏灌南县五队中学(223500)姜志付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三大教学内容,青少年的心理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进行法律常识教育,是初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但由于法律常识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法律常识的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

一、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案例

在法律常识教学中选择的案例一定要保证其真实性和教育性,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坚持案例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1.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案例的运用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遵守法律。在学习一个法律知识时,会有许多相关的案例可以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例如,在讲授第五单元《与法同行》第二框题“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时,笔者选取了电影《三杠爷》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合理而不合法的现象,从案例中悟理。

2.案例的选择必须注重时代性和时效性

教材中选用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但有的事例显得很陈旧。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当地最近发生的具有典型性的案例,这样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授《我国公民基本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我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笔者选择了“保卫钓鱼岛”的案例,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样学生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也学习到了相关的法律知识。

3.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除了要选择近期发生的、学生熟知的具有很强说服力的案例外,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关心的法律案例。因为有些基本法律学生还没有感觉到它们的重要性,所以不是很关心,例如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教师在选择法律案例时一定注意学生的关注程度,注意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这样更能起到教育作用。例如在教学“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的内容时,可以选择学生在超市购物时发生消费争议的案例。在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时,要教给学生解决消费争议的原则和方法。这些学生熟悉的案例能引发学生情感的认同,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学生在学习时就能引起注意,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的选择和运用

法律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案例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

1.精选案例

由于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公民合法权利的案例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具有典型性和教育性的案例。如果在当地有比较合适的案例,就尽可能不用外地的案例,如果有近期发生的合适的案例,就不用书本中陈旧的案例。在法律常识教学中,要避免纸上谈兵,尽可能通过法律案例去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和运用法律。

2.案例在教学中的呈现

在教学中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展示案例。例如,在讲解“检举揭发、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时,把案例制作成教学视频,用视频展示几种正当防卫的情形,要学生区分防卫过度和正当防卫的区别。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寻找案例中的因果关系。

3.案例探究

案例运用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内容和遵守法律的基本要求。但如何引导学生自觉地遵守法律,自觉地按法律的要求去做,并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才是学习法律的根本目的。在教学中,对每一个案例,都应该要求学生联系实际去讨论和探究,从而获得关于案例问题的独特见解。在讨论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对不同的见解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要求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思考,并达成初步共识。为了使全班讨论有效地开展,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教师除了要熟知案例陈述的背景、事实、观点、材料外,还要熟悉案例反映或蕴涵的原理、规则,以便引导学生概括出来。

法律案例的运用,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体现,也是教育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公民权利的有效方法。案例的选择和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观点,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有效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袁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