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同等学力教育学真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 《论语》 B. 《学记》
C. 《大教学论》 D. 《普通教育学》 答案:B
解析:教育学原理—教学(P131)。《学记》是最早专门论述教学理论的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已具有了很高的水平。《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
2. 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卢梭 D. 斯宾塞 答案:A
解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P13)。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写出了著作《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夸美纽斯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3.着眼于训练心理官能,偏重发展智力的教育理论是( )。 A. 传统教育理论 B. 形式教育理论 C. 实质教育理论 D. 现代教育理论 答案:B
解析:教育学原理—教育学的历史与未来(P13)。形式教育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或古典人文课程最有发展价值;教学原则、方法以学生心理官能的内在发展秩序为依据。
4.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所说明的教师劳动特点是( )。 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广延性 答案:C
解析:教育学原理—教师(P84)。教师的劳动不是生产劳动产品,而是培养人才,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教师的教学有可供参考的教学方法,但是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这就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教师本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教学方法。那么教师的教学就是主动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方法的劳动,具有创造性的特点。
5.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教育影响”是指( )。
A. 言行一致原则 B. 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集体教育原则 答案:D
解析:教育学原理—德育(P147)。集体教育的思想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他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指“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新阳光教育
6. 西周时期诸侯所设大学称为( )。
A. 辟雍 B. 泮宫 C. 东序 D. 太学 答案:B
解析: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P167)。西周已建立了两大系统的学校,即国学和乡学。国学分为小学和大学二级。小学设在王宫内。大学设在都城近郊,有辟雍和泮宫之别,天子所设的大学叫辟雍,诸侯所设的大学叫泮宫。
7. 宋代教育家朱熹的主要著作是( )。
A. 《大学》 B. 《道德经》 C. 《四书章句集注》 D. 《春秋繁露》 答案:C
解析: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P205)。A项《大学》为西汉理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所编订的《礼记》中的一篇;B项《道德经》的作者是老子;D项《春秋繁露》的作者是董仲舒。
8. 中国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的特点是( )。
A. 仿效美国的单轨学制 B. 仿效日本的双轨学制 C. 仿效苏联的混合学制 D. 仿效德国的双轨学制 答案:A
解析:中外教育史—中国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演变(P189)。1916年后,留美学生纷纷回国任职;1919年后,美国教育家杜威、孟禄等先后来华。与此相伴,美国教育制度、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的教育观点及一些新的心理学理论等被介绍进中国。以此为契机,中国教育由模仿日本转而学习美国。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史称“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
9. 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掀起了一场公立学校运动,其倡导者是( )。 A. 柯南特 B. 杜威
C. 克伯屈 D. 贺拉斯·曼 答案:D
解析:中外教育史—外国近现代教育制度(P254)。19世界30年代美国掀起了一次普及公立学校的运动,这也是一次重要的义务教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贺拉斯·曼等人成为重要的推动者。
10. 倡导现代公民教育和劳作教育的德国教育家是( )。 A. 赫尔巴特 B. 凯兴斯坦纳 C. 福禄培尔 D. 费希特 答案:B
解析:中外教育史—外国近现代教育思想(P284)。德国教育家凯兴斯坦纳提出了“公民教育”和“劳作学校”的理论。“公民教育”理论主要强调公民教育主要任务是通过个人的完善来实现为国家服务的目的。关于“劳作学校”理论,凯兴斯坦纳认为劳作学校是为国家培养有用公民的重要机构。
11. 个体的思维已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同时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
新阳光教育
面的守恒。该个体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学生的心理发展(P311)。皮亚杰将个体认知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已经获得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其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12. 最早以动物为实验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 A. 托尔曼 B. 苛勒 C. 桑代克 D. 华生 答案:C
解析:教育心理学—学习及学习的理论(P320)。桑代克对于心理学有两大贡献。首先,他是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先驱,他以动物为实验研究的对象,系统地研究动物的学习行为,从而建构了学习心理学中最早也最系统的学习理论。其次,桑代克是将传统哲学教育心理学转化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第一人,因此被尊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13. 莫雷诺首创的用于测量学生的人际关系的方法称为( )。 A. 行为评定报告 B. 心理测验法 C. 自我报告法 D. 社会测量法 答案:D
解析: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P406)。社会测量法为美国精神医学家莫雷诺1934年首创,可以用直观图形或数量指标(如个人地位指数、团体内聚力指数)来表示团体中人际间相互吸引与排斥的状况以及其中包含的小团体的构造。
14.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间接受到的强化称为( )。 A. 以及强化 B. 自我强化 C. 部分强化 D. 替代强化 答案:D
解析:教育心理学—学习及学习的理论(P321)。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强化,自我强化是个体根据社会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
15. 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非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这一现象称为( )。
A. 晕轮效应 B. 安慰剂效应 C. 德西效应 D. 微波效应 答案:D
解析:教育心理学—课堂学习管理(P366)。按照康尼的解释,微波效应指教师责罚某一学生后,对班级中其他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非但不能使犯错误的学生受到教育,反而会引起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的同情,甚至对教师产生反感。
新阳光教育
16. 教育研究的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叫教育研究的( )。 A. 外在效度 B. 内在效度 C. 可靠程度 D. 可推广的程度 答案:B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一般原理(P451)。研究的效度分为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内在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被精确解释的程度;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和其他条件的程度。研究的效度可以理解为指结论的准确解释程度(内在效度)和结论的普遍性(外在效度)。
17. 观察研究的取样记录法分为时间取样法、事件取样法和( )。 A. 典型取样法 B. 随机取样法 C. 活动取样法 D. 内容取样法 答案:C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494)。观察研究取样法是以行为为样本的记录方法,可分为时间取样法、活动取样法和事件取样法。
18. 好的研究假设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是科学性、可检测性、表达的明确性和( )。 A. 推测性 B. 可操作性 C. 合理性 D. 内容取样法 答案:A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构思与设计(P472)。好的研究假设必须具备的基本特点:科学性、推测性、表述的明确性和可检验性。
19. 时间序列设计属于( )。
A. 前实验设计 B. 真实实验设计 C. 等组实验设计 D. 准实验设计 答案:D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502)。准实验设计主要类型:不等控制组设计、时间序列设计和平衡设计。
20. 测量量表的种类分为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 )。 A. 选择量表 B. 比率量表 C. 五级量表 D. 时间量表 答案:B
解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496)。测量量表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型:称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比率量表。
二、名词解释
1.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课程计划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得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课程标准应该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P118)
2. 三舍法:宋神宗熙宁年间,主持人王安石为改革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在太学分立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制定系统的“三舍升补法”。“升补法”的基本原则是德
新阳光教育
行与经艺并重,私试成绩与公试、舍试成绩并重,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太学的教学质量和太学的地位。(P172)
3. 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或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事件、态度等,是一种相对静态的知识,通常以命题和命题网络来表征。(P331)
4. 结构型问卷:结构型问卷也叫封闭式问卷,是把问题的答案加以限制,只允许在问卷所限制的范围内进行挑选。其问题的形式包括:是否式、选择式、评判式和划记试。( P489) 三、简答题
1. 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P49)
(1)学校教育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是专门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的专门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任务的专一。学校唯一的使命是培养人,其他任务搜是围绕着培养人展开的;
(2)学校教育作用的主导性,相对而言学校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作用; (3)学校教育组织的严密性,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 (4)学校教育内容的全面性,学校对于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照顾受教育者身心健康的成长;
(5)学校教育活动的有效性,学校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服务于全面培养人的教育目的; (6)学校教育形式的稳定性,学校的教育形态比较稳定,学校的教育场所、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秩序都相对稳定,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 2. 简述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思想。(P19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丰富,涉及到许多教育基本理论问题,也包含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
关于教育目的,孔子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孔子主张“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从政之人应该是受过教育,有余力的话继续学习,学习的人有余力的话应该得到一定官职,因而把学习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就是要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 3. 简述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论。(P390)
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通过谈话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把儿童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规则对儿童没有约束力,儿童按照想象去执行规则,把外在环境看作是自我的延伸,不能将自身与周围环境区分。
(2)权威阶段(6-8岁),即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支配和制约,服从和遵守成人的或规则的要求就是正确的行为,否则就是错误的行为。
(3)可逆阶段(9-10岁),即自律阶段,儿童不简单地服从权威,也不机械遵守规则,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协商而制订的,可按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
(4)公正阶段(11-12岁),儿童不再只是判断是非、单纯的准则关系,而是一种处于关心人、同情人的真正的道德关系,公正观念开始形成。
4. 简述教育研究选题的过程与方法。(P442) (1)要有明确、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2)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
(3)要善于转换问题的提法,并使问题形成系列; (4)要对选定的课题进行论证。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任选3小题作答,共30分;如4小题均答,以前3小题为准)
1. 尝试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学生集体。(P93) 个人总是通过他所处的那个集体与社会发生联系,学生集体作为一种教育的主题可以加速个体的认识过程,发展智力,可以从以下四个途径培养学生集体:
新阳光教育
(1)提出共同的、确当的奋斗目标。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前进的奋斗目标,以便统一学生的意志和行动,推动学生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只有把全体学生组织起来,才能有效地形成集体,要把学生组织起来,就要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挑选和培养骨干和干部,建立集体的领导核心。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集体舆论即集体公意,它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正确的集体舆论包含巨大的教育力量。
(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学生集体是在全体学生参加共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又只有在集体活动中才能体现出集体精神。
2. 试述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P288)
(1)终身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郎。
(2)他认为:将人的一生分为教育和工作两部分是毫无根据的,学校教育知识人受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不能讲学校教育等同于教育。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持续进行的全过程,是人一生中所有的教育机会的统一。它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系列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
(3)终身教育强调教育是贯穿人的整个一生及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终身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养成学习习惯和继续学习所需的各种能力;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提出终身教育的模式。
3. 请分析下列案例中张大同老师遇到了什么问题?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学校与老师本人应采取哪些对应策略?
张大同是某高级中学的数学老师,男,37岁,中级一级职称,已婚,并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妻子因病在家休息已有3年,他个人的工资是全家的生活来源。张老师属于大学专科毕业后一直在该校任教,至今已有15年了,因教师任务重,一直没有机会进修学习。刚参加工作时,张老师工作非常认真,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近几年,该校从外省调进了多名名校名校毕业的高级职称的数学老师。与这些老师想比,张老师的工作成绩略显逊色,他所教的班级的成绩也低于其他班级。因此,他开始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感到厌烦,工作热情大为降低,觉得教学工作枯燥乏味。特别是,当他知道自己所教班级的一些学生联名给学校领导写信要求换数学老师时,他更是觉得郁闷。因此,他想要调离该校,甚至想改行,不当教师。
(1)张大同老师遇到的问题是产生了工作倦怠。
(2)教师的工作倦怠是指教师对自己工作感到厌烦、枯燥、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心理倾向。
(3)可能的原因: 第一,来自家庭的经济压力。 第二,来自自身的学历与职称的压力。第三,来自学生的不信任的压力。
(4)应对策略: 第一,从学校方面看,要提供进修学习、职称晋升的机会;加强教师的教学经验 交流,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多关心教师的生活等。第二,从教师自身看,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主动与同行交流;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等。
4. 为调查“小学教师专业知识发展状况”,一位研究者设计的问卷中有下面的问题。
请你按照设计问卷问题要求,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必要之处提出改进建议。(P448) (1)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是( )。 ① 学校教师 ② 课程专家 ③ 学生
新阳光教育
新阳④ 学生家长
(2)记忆分为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教学中应提倡意义记忆,下面属于机械记忆的是( )。
① 通过“山巅一寺一壶酒”记住3.14159 ② 通过多次朗读记住一个英文单词 ③ 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成语
④ 把拼音“q”联想成气球,记住它的读音
(3)课程可以分为( ),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 )。 ① 结合课程和分科课程∕以综合课程为主 ② 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学校课程为主
③ 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④ 学校课程和校本课程∕学校课程为主,校本课程补充
答题要点:设计问卷问题基本要求:(1)明确问题的范围;(2)问题的内容符合课题研究目的和假设的需要;(3)问题数量适度;(4)问题的文字表达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易于回答;(5)一般一个问题只含一个疑问;(6)问题的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7)注意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性。
问题1,设计合理,符合问卷问题的要求。
问题2,问题表述繁琐,题干应改为“(2)下面属于机械识记的是( )”。
问题3,表述不合适,一个问题中有多个疑问,应改为:(3)课程可以分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新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 )。
①以综合课程为主 ②以分科课程为主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③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④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光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