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物理实验——钠光D双线波长差测定

物理实验——钠光D双线波长差测定

时间:2023-01-23 来源:世旅网
.

实验四精确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间距 一、实验目的

认知麦克森干涉仪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一) 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波长 (二) 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间距

三、实验器材

〔一〕钠光灯组〔六〕凸透镜 〔二〕防震平台〔七〕减速齿轮

〔三〕可微调反射镜M1 〔八〕电离合器 〔四〕可移动反射镜M2 〔九〕直流电源 〔五〕半反射镜

四、实验步骤

图4.1 钠光双线光谱实验示意图

<一>钠光双线光谱的波长

1.先将反射镜M2移到10mm的位置,再参考实验三,第三节第一段〔干涉仪的调整〕的说明,依步骤调整,直到圆形干涉纹,清晰出现在视野中央为止.

2.转动微调钮使M2向前移动,当视野中的干涉纹开始移动时,记录M2的位置d1于表4.1中.

1 / 10

.

3.继续同方向转动M2微调钮,同时连续计算干涉纹自中央散出200条,再次记录M2的位置d2于表4.1中.

4.两次位置的差直Δd <Δd=d2-d1>,即为100个波长的长度和,将计算值填于表4.1中.

5.反复做三次测量,并计算出波长的平均值<λ>. 6.表4.1 项次 d1 <㎜> 1 2 3 D2 <㎜> Δd <㎜> λ<Α> <λ> <二>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间距Δλ

1.继续同方向的转动M2微调钮,使反射镜前移,寻找一个干涉纹衬度最小的位置,记录M2的起使位置d1于表4.2中.

2.继续同方向的转动M2微调钮,连续寻找16次干涉纹衬度最小的位置,并记录每次M2的位置d#于表二中. 3.表4.2

项次 位置<㎜> 1 2 项次 位置<㎜> 9 10 Δd<㎜> <Δd> 2 / 10

.

3 4 5 6 7 8 11 12 13 14 15 16 4.计算:

<1>将Δdk=∣dk+8-dk∣与其平均值<Δdk >填于表二中. <2> 则干涉纹每次衬度淡化的距离为δ=<Δd k>/8. 这就是双线光谱,两套干涉纹的拍差节距.

<3> 将上述节距值带入公式中,便可求得双线光谱间距:

Δλ=<λ>2/2δ=<5893A>2/2δ=_____________

注:本实验原理如下

(1) 设双线光谱中λ2>λ1,λ2与λ1分别产生一套环形干涉条纹,若在两反射镜相距为e1

时,λ2的第m1阶干涉环纹出现,且这时两套环形干涉条纹正巧发生在第n次的衬度淡化<与环形干涉条纹第n次重迭>,则变数λ2,λ1,m1,e1与n相互之关系如下 λ1=2e1 m1λ2=2e2

(2) 同理当两反射镜距离增加到e2时,干涉纹次的衬度淡化发生,各变量间的关系

如下列公式 λ1=2e2 m2λ2=2e2 (3) 由上列的式子可得

3 / 10

.

λ2=2=2δ λ1=2=2δ (4) 由上式解联立方程式即可得: λ2-λ1=λ1λ2/2δ

2

Δλ=<λ2>/2δ

五、问题

(一) 请讨论实验时旋转前进或后退的精确度需要多少才能看

到干涉条纹的变化?

(二) 实验中有那些因子会影响实验结果?请一一列出,并估计

其影响.

(三) 试分析本实验的误差?

<请参阅参考报告对本实验相关问题作思考,以增加对实验的

了解与深度探索.>

六、参考数据

〔一〕E. Hecht, ‘Optics,’ 2nd.ed. ,

chapter 9 and 12

〔二〕M. Born and E. Wolf, ‘Principle of Optics’, 7th.

ed. chapter 7

〔三〕M. V. Klen and T. E. Furtak, ‘Optics,’ 2nd.ed.1986> chapter 5 and 8

〔四〕F. L. Pedrotti, S. T. and L. S. Pedrotti, ‘Introduction

4 / 10

.

to Optics,’ , chapter 10, 11 and 12

七、参考报告 <一>: 本份报告仅供参考

<取自于物理90级邵华洁吴柏毅温柄闳曾至国X恪亭一组> <一>实验装置: <二>原理:

2cosθ=mλ,当增大l2的长度时,某一θ位置的m会跟着增加,这情形如同从中央生出干涉条纹,当减低l2的长度时,某一θ位置的m会跟着减少,这情形如同干涉条纹向内缩.

钠光为双线光谱,E1αcos, E2αcos

I=∣E1+ E2∣α{ cos+cos }α{ cos*cos<<Δk/2>*x> }

P.S. <Δk=k1-k2, k1≒k2>

而此情形如同一个个Δk/2的波包,里面带着k1的波.所以当移动M2反射镜时,会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强度会由明转暗,再由暗转明. <三>步骤:

1.钠光双线光谱的波长

<1> 先将反射镜M2移到10mm的位置,再参考实验五,第三节第一段〔干涉仪的调整〕的说明,依步骤调整,直到圆形干涉纹,清晰出现在视野中央为止.

<2> 转动微调钮使M2向前移动,当视野中的干涉纹开始移动时,记录M2的位置d1于表一中. <3> 继续同方向转动M2微调钮,同时连续计算干涉纹自中央散出200条,再次记录M2的位置d2于表一中.

<4> 两次位置的差直Δd <Δd=d2-d1>,即为100个波长的长度和,将计算值填于表一中. <5> 反复做三次测量,并计算出波长的平均值<λ>. 2.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间距Δλ

<1> 继续同方向的转动M2微调钮,使反射镜前移,寻找一个干涉纹衬度最小的位置,记录M2的起使位置d1于表二中.

<2> 继续同方向的转动M2微调钮,连续寻找16次干涉纹衬度最小的位置,并记录每次M2的位置d#于表二中. <3> 计算:

将Δdk=∣dk+8-dk∣与其平均值<Δdk >填于表二中. 则干涉纹每次衬度淡化的距离为δ=<Δd k>/8. 这就是双线光谱,两套干涉纹的拍差节距.

将上述节距值带入公式中,便可求得双线光谱间距: Δλ=<λ>/2δ=<5893A>/2δ <四>数据:

1. 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波长λ

项次 1 2 3 d1 <㎜> 9.064 9.123 9.359 d2 <㎜> 9.123 9.180 9.423 Δd <㎜> 0.059 0.057 0.064 λ<Α> 5900 5700 6400 <λ> 6000Å 2

2

2

2

2

2.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间距Δλ

5 / 10

.

项次 1 2 3 4 5 6 7 8 节距.

位置<㎜> 5.118 5.392 5.682 5.938 6.256 6.564 6.798 7.091 项次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位置<㎜> 7.421 7.687 8.037 8.273 8.576 8.874 9.163 9.434 Δd<㎜> 2.303 2.295 2.355 2.335 2.320 2.310 2.365 2.342 <Δd> 2.328㎜ <1> 干涉纹每次衬度淡化的距离为δ=<Δd k>/8=0.291㎜,这就是双线光谱,两套干涉纹的拍差<2> 将上述节距值代入公式中,便可求得双线光谱间距: Δλ=<λ>/2δ=<5893A>/2δ=5.967 Å <五>分析 1.实验误差:

<1> 关于第一部份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波长λ,三位组员所测出的数据相差悬殊,但求其平均值所得的波长则较为接近实际波长5890 Å~5896 Å,百分误差为〔实际波长取5893 Å〕:<6000-5893> ÷5893 ×100 % =1.816 %

而探讨关于误差来源,最主要应为人为因素,调整微调钮的过程中,由于必须同时计算干涉纹的数目,然而干涉条纹自中央散出的『速率』会随着调整微调钮的转速而有所改变,因此在实验过程中,若有某些部分转速控制不当,则很容易就会错失几条干涉条纹,因而造成200条干涉条纹的波长变长,而造成正向误差.此外在调整微调钮的过程中,如过恰好遇到节拍效应的谷底,而使衬度不足,则很难计算干涉条纹的数目,而造成误差.但若恰于衬度不足的节拍效应谷底,可以暂且停止计算干涉条纹,而将微调旋钮继续往前调整,度过节拍效应谷底时再重新操作此部分实验.由本组所得数据可明显得知,本组在第三位组员操作时即遇节拍效应谷底,因此d1值不与d2值连续.因此减低此部分实验的误差方法,可以以下方法修正而加以操作:

慢速调整微调钮,在每次计算20条干涉条纹时即记录微调钮的位置.但分别由两位同学操作此两步骤.

在观察干涉条纹的『圆柱环』上加放一凸透镜,使干涉条纹变大而较容易观察计算. 另外在本实验仪器中较无法改善的是微调钮的精确值,由表一中可清楚发现,所测得的λ只能到达10 Å,因此若能有更精确的测微器,亦可减低误差.

<2> 关于第二部份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间距Δλ,经由计算后所得的结果非常好,若将理论值订为6 Å则百分误差为:<5.967-6.0> ÷6.0 ×100 % = -0.55%

而探讨其误差来源,首先说明实验中连续读取16次经过衬度大小的位置,就已是为了减低误差,由于很难断定衬度最小或衬度最大的位置,因此若第一次所选取的衬度并非是衬度最小或衬度最大的位置,则可利用第二、三……次去做平衡,但最重要的是,如果到达最后一次所选取的位置,仍然相差理想位置太远时,便是误差产生的地方,因此同样以人为误差为主.不过此部分实验已考虑到此误差的影响,因此连续读取16次,基本上已经足够降低误差的产生.至于如何使数据更为完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多做几次,必定能降低误差的产生. <六>讨论: 当两道光干涉时 I=|E1+E2|

2

226 / 10

.

其中所以

E1=A1exp[i] I= E2=A2exp[i] =E1E1+E1E2+E2E1+E2E2 其中

E2E1=A2A1exp[-i]exp[i] E1E2=A1A2exp[-i]exp[i] I=E1E1+E2E2+A2A1exp[it]+A1A2exp[-it] A1A2cost+ E1E1+E2E2 若观测一段时间

Lim∞<1/T>∫costdt=0 l1

l2 l I=|E1<2l1+l>+E1<2l2+l>+E2<2l1+l>+E2<2l2+l>| l=l2-l1

故最后之形式 ~cos<2△lk1>+cos<2△lk2>+DC项 *

*

*

*

*

*

*

*

*

*

*

*

*

*

*

*

*

八、参考报告 <二>本份报告仅供参考

<源自于物理91级 蔡宜绢梁凯翔X中怀一组> 一、实验目的: 认知麦克森干涉仪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

1. 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波长. 2. 测量钠光双线光谱的间距. 三、实验器材:

1. 钠光灯组 2. 防震平台

3. 可微调反射镜m1 4. 可移动反射镜m2 5. 半反射镜 6. 凸透镜 7. 减速齿轮 8. 电离合器 9. 直流电源 四、实验原理

利用分光镜将同一光源的光线分为两束,所以原来同相位的两束光在分别经过不同的距离之后再重新汇聚在一点,此时两束光之间就会产生一相位差,如图一,光束1经反射后回来,走了相位Φ1而光束2经反射回来之后却只有相位Φ2,所以二光束之间差了一相位,因此产生干涉.

7 / 10

.

Φ2 Φ1

图1

当移动光束1所经过的距离时,则Φ1会改变,此时干涉条纹也同样会改变,随着右边反射镜的移近或是移远量按条纹会逐渐浮出,或是没入. 五、实验步骤

A. 钠光双线光谱的波长:

1. 先将反射镜m2移到10mm的位置,然后调整m1直到圆形干涉统清晰出现在

视野中央为止.

2. 转动微调钮m2向前移动,当视野中的干涉纹开始移动时,记录m2的位置d1. 3. 继续同方向转动m2微调钮,同时连续计算干涉纹自中央出200条,再次记录

m2的位置d2.

4. 两次位置的差值Δd即为100个波长的长度和. 5. 反复做三次测量,并计算出波长的平均值<λ>. B. 测量钠光双谱线光谱的间距Δλ

1. 继续同方向的转动m2微调钮,使反射镜前移,寻找一个干涉衬度最小的位置,记

录2的起始位置d1.

2. 继续同方向的转动m2微调钮,连续寻找16次干涉纹衬度最小的位置,并记录

每次m2的位置d#于表中.

C. 计算:

1. 将Δdk=|dk+8-dk|与其平均值<Δdk>填入表中.

2. 则干涉纹每次衬度淡化的距离为δ=<Δdk >/8,这就是双线光谱,两套干涉纹的拍

差节距.

3. 将上述节距值带入公式Δλ=<λ>2/2δ=5893/2δ中,便可求得双线光谱的间距.

六、实验装置

鈉光燈凸透鏡半反射鏡Right Angle PrismM28 / 10

图2

.

七、实验结果:

1. 钠光双线光谱波长

表1

2. 量测钠光双黄线光谱间距△λ

表2

计算△λ=5.9221A,error=1.296%.

八、讨论:

1. 在调整转盘时要注意一点就是反射镜不能转得太后面,因为二谱线有一大效干涉距离,

在超过干涉距离之后,则干涉像就会模糊甚而消失.这是时间同调的缘故.

2. 当我们逐渐移近面镜的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光圈的清晰度会逐渐由模糊便清楚再转为

模糊的交替,光圈会浮出或是没入外,光圈的对称性也和面镜的为置有关,面镜月移近时对称性会变差,我们推论是因为面镜和光的行进方向并不垂直的缘故所造成的成像的不对称.

3. 测量200条纹变化的实验是蛮有缺陷的实验.因为所测得的数据误差很大,而且利用

肉眼观测对观察者的眼睛造成很大的负担.改进方法可以利用凸透镜使得条纹间距变大,方便观测;另外也可以利用光度计来做亮暗的量度.

4. 在衬度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其最模糊的情况下,并不是全部便亮的,是因为双线的亮度

并不相当,所以当最亮暗纹中间间杂着另一个条纹的亮纹,整体而言,只是让暗纹变的较不暗,所以按亮条纹仍可见,只是比较不清楚而已,故在之前量双线的波长时,要避免在此X围量测,以面因为亮暗不明显,误数了个数.

九、问题:

1. 准备测量钠光双线光谱波长时是否曾观察到干涉纹渐渐变宽,且环数渐渐变少的现象?如果

有,应该怎么办?

Ans:有.那时就表示反射镜m2太后面、或是太前面了,所以太后面的要前移、太前面的稍加移后,再重新观察就行了. 2. 试说明什么是衬度.

Ans:钠光双线的波长相当接近约只有5A左右的差距,可视为波长相当接近的准单色光,两不同频率的谱线,经过实验装置各自产生干涉条纹之后,两组条纹再互相干涉,当其中一个的暗部,恰巧是另一个的亮部时〔中心光成差是半波长〕,亮暗的对比就不那么明显,在观察者来看,像好像变的较糊模〔图3〕.衬度大是指清楚,衬度小是指模糊. 亮度较大亮度较小两者合成的条纹

中心为暗的条纹中心为亮的条纹

图3

3. 试从所得到的节拍差距值,推得两波长在衬度最淡的那点差了若干波长?

Ans:从实验手册4-5页上可得两波长在第m阶干涉环纹出现则正好发生在第n次衬度淡化时公式: λ1=2e1 m1λ2=2e2

我们可知衬度淡化那点相差了<1/2+n> <λ>. 4. 说明何为时间同调与空间同调.

9 / 10

.

Ans:因为物质发光的特性,理论上的单色光并不存在,实际应用上我们只能使用准单色光,即波长极为相近的光来近似,同调性是我们决定此光源是否为单色光的重要指标.

(1) 时间同调性〔Temporal Coherence〕:The Interval over which the lightwave

resembles a sinusoid is a measure of its temporal. Temporal Coherence is a manifestation of spectral purity. 时间的同调性指的是在光谱上光的纯度,即频率接近的程度,频率越接近时间同调性越好.

(2) 空间同调性〔l Coherence〕:指的是空间中光源分布的密集程度.

5. 分析本实验的误差.

Ans: 实验一:

(3) 人为误差:在以肉眼观察200条干涉条纹变化时,因为条纹间距太小,而且利

用肉眼来计算很容易算错,像我们三个人所算出来的结果都不同.

(4) 仪器误差:在转盘与齿轮并没有完全固定,有点松动,所以在测量时只能如果改

变转动的方向,就会因为松动而产生误差.像如果我们在算200条纹时,如果发觉计算有误,而得反转时,齿轮与转盘就会由卡紧变成松动了一小角度,造成我们在读取数据时有误差.此外,仪器的精密度也会影响误差,像仪器只能测量到0.001mm,相当于间隔为100埃的数值.改进的方法可以提高仪器的精密度,或观察更多的变化条纹.

实验二:

因为衬度的变化是连续的,所以我们很难定出衬度最小的位置,所以会产生误差.而此实验的计算方法可使误差降到最低.考虑在两最小衬度相差A,最大的误差为A/2,即把最大衬度位置当成最小衬度的位置,但我们取相隔8个衬度最小值的间距,得到取其平均间距,再使8个平均值取一次平均,则可使误差降至A/128,即约为0.9%.

十、参考文献:

1.E. Hecht, \"Optics〞, 2, Chapter 9.

nd

10 / 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