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I! :!:! 蔓兰! !坚蔓 !!! 生 阅-读・快・乐 作家会很坦率地说自己的作品受什么 人的影响,而中国的作家总是羞于承 认这个事实,似乎所有的粮食都是自 是自个儿流血流汗勤劳得来的。 核桃 家产的,和阳光无关,和空气无关,全 去几本薄书,一直装在包里,坐地 见过美女第一次见便一见倾心一样). rj铁,坐出租,或朋友聚会早到,或 而现在的敬重却是更深沉更有选择的 晚上睡觉前,都要翻上几页。感觉读 爱了。它们都很薄,薄的放在书架里 书就像玩核桃一样。这种感觉不是玩 就找不到了。但它们绝对是读不快 钢蛋、玩铁蛋、玩石头那样太沉。沉重 的,读上一篇,就要合上书页想一想。 的厚重的阅读会使人心里发怵,我不 看自己的理解是否和作者所表述的意 是不需要,而是阅读它们需要大段的 思高度一致,以及潜藏在文字背后的 时间和良好的心境。就像一个人潜水 东西是否被我发现了。梁遇春英年早 一样,必须先要深深地吸上一口气,否 逝,像俄罗斯的曼德尔斯塔姆一样,他 则,读和不读是一样的。核桃不一样, 们的散文——如果我们给他们一个批 轻松。我这几本书很薄,所以和玩核 评家——我觉得在各自在国家的文学 桃的感觉更接近一些。 史上的地位是一样的。只是,我们对 这几本薄书虽然很薄,但是绝对 梁遇春的散文关注度远远不够。 不可以轻薄地读。就像一个庄重的美 梁遇春是个才子,字里行间才气 女和品行很正的美女不可以轻薄地对 逼人,灵气四溢,妙语连珠。这些作 待一样。对于它们我不是第一次读, 品,很受欧美的小品大家们的影响。 而是一读再读。每一次读,都会有所 他本来就是大学英文系的高材生。钱 得,所悟,会让我的思绪飘得很远。我 钟书的《写在人生边上》和梁遇春的作 的好奇心一再被诱发,新生的想法像 品大体一样,他也受欧美派的小品的 大山里的梯田一样层层叠叠。一个个 影响。睿智、才学、博闻强记、人生洞 问号摇头晃脑地从我的思绪里走过, 见,无不在书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 傲然地要我加以关注、加以沉思、加以 我猜想钱钟书先生之所以不愿意出版 解答。《梁遇春散文选》、钱钟书的《写 这本薄书,和这个原因有关,不管怎么 在人生边上》,一个是我大学老师推荐 说,这些作品有受影响之嫌。这个心 阅读的,在大学的时代就仔细地读过; 理和安徒生不愿意领受孩子们过多的 另一个是大学同学推荐的,那个时候 爱的心理是一样的。像他这样的大学 也如饥似渴地读了。当人生的阅历和 问家,自然是苛责地对待自己的作品 文学的阅读经验增加以后,重读这些 的。至少,这些东西让钱钟书先生读 作品的时候,突然会有些心理和情感 了感到有一些脸红。其实,这是大可 上的转变。从前,是很崇拜的;而现 不必的。世界上所有的作家的作品都 在,是很敬重的。 不是空穴来风,都不是无中生有,它必 从词语的意义上说,好像浓淡不 然会受世界上大师们的影响。受影响 一样,但表达的主题却是一样的。从 和模仿是两回事。不过,中国的作家 前只能说是热烈的崇拜(就像还没有 和外国作家有一个鲜明的区别,外国 读书创造财富 6 f阅读改变人生 梁遇春的散文和钱钟书的散文, 读起来总不那么舒服。因为他们的冷 嘲热讽像刀子一样锋利。但,又隐隐 地带着一些苦闷和苦闷里的挣扎。这 是时代造成的。两个人的作品.都会 对社会对人生提出尖锐但又很艺术的 批判。看来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 作家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不管是鲁 迅,还是郁达夫,作品的主题都与钱钟 书和梁遇春散文中的主题是一样的。 它们都是玉,是火,是针。所以说,这 些作品是读不快的,读上一篇无异于 进行了一场剧烈的运动,必须喘口气 才行。和钱钟书相比,梁遇春的气质 更敏感一些,更多了一些天然的东西。 还有魏列萨耶夫的《果戈里是怎 样写作的》,看起来很薄,字数却七万 多字差不多算一个小长篇了。果戈里 的称号是天才和白痴。在我看来这样 的评价恰如其分。世界上凡是能被称 得上是伟大的作家的,几乎都是天才 和白痴的混合物。但它也是作家们的 典范,尤其是职业性的典范。这个人 对自己的作品从来都不满意,能虚心 接受各种意见——哪怕是尖锐的刻薄 的——这一点会让所有把自己作品当 作自己宠物一样的作家们相形见绌。 阅读果戈里的写作过程以及他如何虚 心接受别人批评的故事的时候,我骄 傲的心是无论如何也骄傲不起来的, 而当写出一篇满意的作品时生出的愉 快心情也会荡然无存。这个人的名字 就像悬在我们头顶上的一I:1钟,时时 会警告我们。 读书就像玩核桃,但这核桃一点 也不轻松。消遣的时候翻翻经典,或 者把经典当作消遣,如此读书之法,当 是一种别致的读书方式。 (妮儿摘自《jt京El ̄2010年4月26 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