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下全册)济南版生物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全册)济南版生物复习提纲

时间:2020-05-22 来源:世旅网


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一节食物的营养成分

食物中含有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维生素⑤无机盐⑥水等六类营养成分。

糖类、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需求量最多的有机物质,它们在人体内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三大营养物质”。

谷类和根茎类中食物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黄、花生、豆类和硬果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脂肪。

糖类:食物中的糖类绝大部分是淀粉,还有少量的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有机物,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脂肪分为动物脂肪和植物脂肪,都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

糖类、脂肪、蛋白质既是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又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

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等的物质基础。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快,需要从食物中摄取大量的蛋白质,所以,应多吃一些奶、蛋、鱼、肉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很小,但它们对各项生命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维生素种类很多,绝大多数不能在人体内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

缺乏维生素A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症,皮肤干燥,脱屑。

缺乏维生素B会出现神经炎,脚气病,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生长迟缓。

缺乏维生素C会出现坏血病,抵抗力下降。

缺乏维生素D会出现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症。

维生素C有一个重要特性,它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水在物质运输、体温调节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水占人体体重的60%-70%,如果一个人失水量达到20%以上,生命会有危险。

儿童缺钙容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缺钙容易患骨质疏松症。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饮食中长期缺乏铁容易患贫血症。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饮食中长期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包括: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胰腺和肝脏;另一类是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如胃壁内的胃腺和小肠壁内的肠腺。

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物理消化:通过牙齿和咀嚼和舌的搅拌,食物被磨碎并与唾液充分混合,这个过程属于物理消化。

化学消化: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唾液淀粉酶能将食物中少量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这个过程属于化学消化。

重点:①在口腔内,食物中的一小部分淀粉被初步消化。②在胃内,胃蛋白酶对蛋白质具有初步消化作用。③在小肠内,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能将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营养成分。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经导管流入小肠。)

吸收: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胃、小肠和大肠有吸收作用)

小肠是最主要的吸收器官:①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②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血管,这种结构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第一节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咽是气体和食物共同的通道)

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这时肺内气压就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腔体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这时肺内气压就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口诀:吸收廓大压小;呼舒廓小压大。

气体具有扩散作用:气体总是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人体内的气体交换:①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②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发生在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

第二节人体怎样获得能量

人体需要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具体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营养物质。热价:食物所含能量的多少可以用热价表示。即1克食物氧化分解时所燃烧释放的热量。食物的热价公式:

人体能量的释放:利用氧将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同时释放能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这个能量主要用于各项生理活动和保持体温。

能量消耗与什么有关:①因年龄、性别、体质有所不同②活动强度不同,所需能量不同。

每天摄取的食物数量与消耗之间应该维持平衡,如果长时间食物摄取量超过能量的消耗量,就会造成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双面凹的圆饼状。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当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呈圆球状,有细胞核。白细胞有防御疾病的作用。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

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血细胞,形状不规则且无细胞核。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输血:一般来说,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如果找不到同型血,O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它三种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原则上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血。

一次失血不超过400亳升,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8.重点:会根据血常规化验单,查出病情。第二节物质运输的器官

人体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分布于四肢的静脉,内表面有静脉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左右两肺之间。

毛细血管是人体内的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心脏结构:上房下室,左右相反,房连静,室连动。(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腔静脉)

心脏跳动:先是两个心房收缩,此时两个心室舒张;接着两个心房舒张,两个心室收缩;然后心房和心室同时舒张。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

血液循环:在心脏的推动下,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叫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泵入主动脉,通过全身的各级动脉到达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胞血管网。再经过各级静脉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最后流向右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体循环。(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泵入肺动脉,流经肺部毛细血网,再通过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路线就是肺循环。(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脉搏:动脉的搏动。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

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肾是主要的排泄器官)肾位于腹腔背面腰部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分布在皮质,肾小管细长面曲折,分布在皮质和髓质。

原尿: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

尿液: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瞟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而剩下的其它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泌尿系统:肾、输尿管和尿道共同组成人体的泌尿系统。

血尿:含有红细胞的尿。蛋白尿:含有蛋白质的尿。(肾小球炎或发生病变)

人体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相对的平衡。每天应该适量的喝水。

第二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

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侵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生发层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皮肤对人体的体温调节具有重要作用。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人体的激素调节

1.外分泌腺:有些腺体如汗腺、唾液腺、肝脏等,它们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做外分泌腺。

2.内分泌腺:有些腺体没有导管,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入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3.激素: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叫做激素。4.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

5.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命活动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6.生长激素的作用:①如果幼年时期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身材矮小,但智力正常)②如果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身材异常高大)③如果成年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会患肢端肥大症。(手、足、鼻、下颌等部位肥大)

7.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由于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俗称大脖子病。

8.胰岛素的作用: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

9.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能分泌胰液,内分泌部是指散布在胰腺中的许多腺细胞团,叫做胰岛。第二节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

2.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主管接收、分析、综合体内外环境传来的的信息,然后发出指令。

3.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了周围神经系统,能够传递信息。

4.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

5.神经冲动:神经元受到刺激会产生一种生物电变化,并以电信号的形式进行信息传递,这种能够传导的电信号叫做神经冲动。5.脑: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组成。

6.大脑半球表层是灰质,称为大脑皮层,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的回,大大增加了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7.大脑皮层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的随意运动。躯体感觉中枢:管理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的感觉。

8.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主要功能是协调运动,维持身体的平衡。

9.脑干:位于大脑下方,是连接大脑、小脑和脊髓的桥梁。功能: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果脑干受到损伤,将直接影响呼吸和心脏的活动,甚至危及生命。第三节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膝跳反射:快速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小腿会突然(向前)跳起,这种现象称为膝跳反射。

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神经系统通过反射活动来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理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适应。反射弧:完成某一反射活动的结构,称为反射弧。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⑤效应器

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我们称之为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我们称之为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人类还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反应。如谈梅止渴。第六章免疫与健康第一节人体的免疫功能

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不仅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作用:体液中所含的一些杀菌物质能破坏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而死亡。

非特异性免疫:第一和第二道防线是人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功能。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人体首先调动非特异性免疫进行防御。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以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抗体。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做抗原。

特异性免疫:人体通过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功能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由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共同组成的人体第三道防线。免疫的主要功能: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

计划免疫:就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

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

百白破混合疫苗: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